开创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新局面
2021年,在部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技术发展司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和党的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把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论述,与深刻领会“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与党史学习教育活动结合起来,与司重点工作任务结合起来,聚焦“四管两加强”主责主业,高质量完成部党组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成效显著。
2022年,信息技术发展司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切实以百年党史“十个坚持”的宝贵经验为行动指南,坚定不移走好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将严格按照部党组的工作要求,从管战略、管规划、管政策、管标准的宏观层面,谋划好信息技术的发展方向,从加强服务行业、加强服务企业的微观层面,保障好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质量,同时,密切跟踪产业发展前沿动态,夯实技术积累“补短板”,谋划前瞻布局“锻长板”,加快推进新技术的融合应用,奋力开创工业和信息化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坚持以两化融合为主线,以平台赋能为着力点,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一是强化顶层设计,贯彻落实《关于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十四五”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规划》,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二是完善标准体系,制定和推广两化融合发展关键标准,培育和推广标准化的数字化场景解决方案,引导重点行业和企业培育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三是提升平台赋能效应,持续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和应用推广,加速工业企业和工业设备上云上平台,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进园区、进企业,创建一批工业互联网国家示范区。
遵循软件产业发展规律,推动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是以规划标准引领产业发展,贯彻落实《“十四五”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聚焦重点行业和领域,制定和推广工业软件等关键标准。二是坚持“好软件是用出来的”,推进关键软件和重大工程攻关,切实提升关键软件技术创新和供给能力。三是坚持“软件开源,硬件开放”的创新思路,完善开源治理机制,打造健康开源生态。四是优化产业发展环境,贯彻落实软件财税政策,适时调整鼓励软件企业条件,推动发布中国软件名城(园)创建管理办法,编制软件名企、名品扶持政策,推动名城、名园、名企、名品一体化发展。
坚持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挖掘需求潜力,推动信息技术服务业创新发展。一是牢牢把握扩大内需的战略基点,扩大升级信息消费,促进信息技术与更多消费领域融合,有力带动消费整体规模和产品服务供给质量的同步跃升。二是落实《关于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应用和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导全国区块链和分布式记账技术标准化委员会制定相关标准,推动区块链试点项目和先导区建设,深化区块链技术应用和产业发展,培育产业新增长点。三是加快云计算应用普及,推动企业深度上云用云,完善企业上云实施指南,推动云计算高质量发展。四是依法做好电子认证服务,优化服务审批,结合新形势加快完善政策体系。
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加快数字经济健康发展。一是贯彻国家数字经济发展战略,做好《“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十四五”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宣贯落实。二是强化标准引领,持续推进DCMM贯标评估,实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完善数字经济、大数据标准体系。三是组织大数据关键技术产品联合攻关,做好工业数据的分级分类,开展大数据试点示范,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四是加强对影响数字经济发展重大问题的分析研判,提升数据治理能力,为打造世界级数字经济产业集群营造良好环境。
奋力推动工信领域网络和数据安全工作再上新台阶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就没有经济社会稳定运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也难以得到保障。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推进,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蓬勃发展,全面加强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和能力建设,护航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是工业和信息化部承担的重要使命。“十四五”开局之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安全管理局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牢记“国之大者”,聚焦主责主业,攻坚克难,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网络产品安全漏洞管理等重要制度不断健全,行业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持安全稳定运行,车联网、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安全管理框架加速构建,工信领域数据安全管理体系初步建立,行业防范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工作取得历史性突破,为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人民利益作出了应有贡献。
奋力谱写信息通信行业监管工作新篇章
2021年,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在部党组领导下,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开拓创新、攻坚克难,实现“十四五”行业监管工作良好开局。
加强建用协同,“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加速进入规模扩张阶段,数字赋能显著增强。推动高质量外网建设和企业内网改造,“云-网-边-端”协同网络体系加快构建。标识建设、应用和管理一体化推进,建成二级节点166个,接入5万家企业,服务能力明显增强。高效组织、规模推进“5G+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全国建设项目超1800个,形成20个典型应用场景和10个重点行业实践。突出技管结合,通信大数据支撑疫情防控进入2.0阶段,“数字战疫”发挥重大作用。全力推进通信大数据平台2.0升级,充分发挥区域协查牵头作用,第一时间分析下发各类区域协查数据6700万余条,助力打赢全国各地疫情防控阻击战。优化升级“通信行程卡”服务,累计查询超250亿次,极大便利人民群众日常出行和生产生活。加快构建新型网络架构,大力提升服务供给能力,数字经济网络底座稳步夯实。新增建成3个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和2个国家级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骨干直联点总数达到16个,数据驱动、区域均衡、多元立体的网络互联架构加快完善。深入推进行业监管创新,着力加强互联网平台治理,数字生态明显改善。开展部省协同联动试点,构建责任链等全流程监管模式,推动形成全国“一盘棋”的监管格局。组织开展互联网行业专项整治行动,扰乱竞争秩序等四方面八类问题整治取得明显成效,互联网平台治理实现重要突破。同步推进服务质量提升和用户权益保障,信息通信服务民生走深走实,数字惠民潜力释放。大力提升5G服务水平,积极营造用户满意的消费环境。纵深推进APP侵害用户权益和垃圾信息专项整治,全年完成192万款APP技术检测,垃圾信息用户投诉量降至历史低位,用户权益保障切实加强。通信网络保障坚强有力,全力以赴保障建党100周年庆祝活动等重大活动顺利举行,全力应对河南、陕西暴雨洪涝,云南、青海地震等百余起突发事件。
2022年,信息通信管理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决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促创新、强监管、优服务、保畅通,进一步提升行业监管现代化水平,赋能产业数字化转型,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加快工业互联网提档升级。一是实施强链补链攻关。完善产业创新载体布局,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建设,上线30个公共服务平台。制订工业互联网产业链图谱2.0,聚焦新型工业网络、标识体系等关键技术产品短板,加快创新突破。二是基础设施建设提速。建成国家标识解析顶级节点5+2体系,二级节点超200个。推动工业互联网网络改造升级,加速云网融合,促进企业上云上网。三是开展融通赋能和先导示范。打造“5G+工业互联网”512工程升级版,深度挖掘一批产线级、车间级典型应用场景,建设5G全连接工厂标杆,促进融合应用向深层次全链条拓展延伸。一体化推进试点示范,促进工业互联网产业高质量发展。
健全敏捷精准高效的行业监管体系。一是完善全流程市场监管体系。健全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信用管理,深入开展合规经营信用记分试点。规范互联网行业市场秩序,完善部省协同、部门协作、行业自律、企业合规的监管机制,营造开放、互通的行业生态。强化电信设备安全检测和管理,完善新型网络设备进网管理制度。二是强化基础资源管理。推行基础资源、应用服务和网络接入联动管理,完善主体实名、接入合规、资源可控、应用备案的管理体系。三是强化技术监管能力。开展重点业务“以网管网”监管试点,推动相关监管系统平台接口互通、功能整合和数据共享,提升监管效能。
加快构建全方位一体化综合服务体系。一是开展服务质量提升系列行动。深入开展信息通信服务感知提升行动,促进基础电信企业和互联网企业服务迈上新台阶。组织开展北京市重点场所5G网络服务能力提升行动。实施互联网应用适老化改造升级行动。二是完善APP全链条监管体系。实现终端、应用商店、接入方等关键责任链监管全覆盖,加强对关键时间节点的典型场景、重点行业的违法违规APP处置力度,维护用户合法权益。三是高效支撑常态化疫情防控。充分发挥区域协查专班工作机制和通信大数据平台作用,更好服务全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大局。
加强网络运行管理和应急通信保障。一是实施网间互联互通推进工程。促进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增设扩容,统筹推进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建设,提升区域网络流量汇聚疏导能力,更好地支撑数字经济加快发展。二是组织通信网络运行安全提升行动。强化海缆保护,开展信息通信领域重大基础设施安全风险评估,修订电信网络运行监督管理办法,完善事故通报制度和隐患清单制度,防范网络运行安全风险。三是加快应急通信制度和能力建设。落实应急通信“十四五”规划,修订国家通信保障应急预案,组织开展全国应急通信综合演练和技能大赛,全面提升保障能力,做好党的二十大、北京冬奥会等重要活动和重大突发事件应急通信保障。
2021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密围绕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聚焦主责主业,强化责任落实,产业技术创新体系不断完善,突破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制造业标准体系建设日益健全,产业技术基础持续夯实,新兴产业加快创新发展,全力实现“十四五”产业科技创新工作开好局、起好步。
2022年,科技司将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面落实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要求,围绕工业稳增长,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组织实施好“十四五”产业科技创新发展规划,以产业科技创新发展实效,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提升关键共性技术供给层次,迈出制造业创新体系建设新步伐。一是坚持高起点组建、高标准管理、高水平运用,聚焦重大战略需求加大布局力度,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在关键领域培育建设一批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和国家地方共建中心,推动构建多层次、网络化的制造业创新体系。强化责任担当,推动制造业创新中心更好发挥枢纽功能,打造产业发展战略科技力量,加强与产业链大中小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对接,完善产学研用深度协同的创新模式,提升共性技术供给水平。二是发挥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引领作用,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做优做强部重点实验室,加快提升创新能力。加强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强化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供给,进一步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面向典型场景应用,构筑新兴产业生态新优势。一是深入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综合运用揭榜、赛马等机制,加速人工智能技术和产品迭代,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企业。加强与农业、卫健、交通等部门的政策合力,实现“1+1>2”的产业推动力,人工智能技术对实体经济赋能作用明显增强。二是坚持“政策联动、先导带动、价值驱动”,用好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车联网专委会机制,促进交通基础设施与信息基础设施协同推进,加快5G+车联网发展,打造产业创新联盟,充分挖掘车联网的产业价值和社会价值,系统推动车联网创新生态建设。三是建设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和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探索有利于创新成果应用的新机制、新模式,构建研发-产业-应用“快车道”,加快形成具有更强创新力的产业集群。
做好重点领域标准体系规划布局,实现高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再上新台阶。一是组织实施高端装备制造标准化强基工程、新产业标准化领航工程、标准化助力重点产业稳链工程、新型基础设施标准化专项行动,建立健全工业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强化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标准化研究布局,加快产业链关键标准研制应用。二是持续优化标准体系供给结构,优先支持重点领域标准和基础通用类标准研制,做好量大面广的技术和产品标准制定,加快修订老旧落后标准,逐步减少一般性产品标准数量。三是持续深化国际标准合作,以我国标准在国内市场的实际应用为基础,支持企业、行业协会等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强化国际标准化人才梯队培养,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
强化全面质量管理,促进产品可靠性达到新水平。一是开展质量管理升级行动,以组织企业实施数字化质量管理和关键过程能力提升为抓手,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和工具,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质量管理实施指南(试行)》,推动制造业质量管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夯实企业全面质量管理的技术基础能力。二是实施重点产品可靠性“筑基工程”和“倍增计划”,聚焦机械、航空、汽车、电子、家电等行业基础零部件、关键元器件及重点产品,利用我部产业基础再造、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项目,突出可靠性攻关任务,提出考核要求,总结推广一批可靠性解决方案,提高企业关键环节质量管控水平。
提升知识产权供给质量,探索创新成果转化及产业化新路径。一是研究建立制造业高价值专利跟踪评估机制,指导行业以“规模以上制造业重点领域企业每亿元营业收入高价值专利数(件)”指标为切入点,从市场角度开展科学、高效的知识产权评价,引导和激励行业知识产权高质量创造。二是在重大项目、重大工程中,引导企业加强专利、商业秘密、商标、著作权等知识产权成果的统筹布局。培育500家以上知识产权运用试点企业,通过制造业知识产权大课堂等活动推广典型案例。三是开展制造业创新成果产业化试点,依托地方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集聚区,构建“中心+承载区+平台”模式,促进知识产权成果落地运用转化。
2021年,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交织影响的复杂外部环境,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在部党组坚强领导下,积极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各项部署,坚持创新引领,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完成年度各项任务,为“十四五”开局奠定了良好基础。
2022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电子信息司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推动电子信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优化完善政策环境,确保产业经济平稳运行。加强行业顶层设计规划,加大“十四五”时期电子信息制造业政策宣贯力度。持续做好电子信息技术标准工作,加快完善集成电路、先进计算、智慧健康养老等领域标准制修订。继续落实《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及各项实施细则,指导地方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协调解决企业在落实优惠政策中的问题。贯彻落实《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推进智能终端适老化工作。编制虚拟现实与行业应用融合发展行动计划,推动虚拟现实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实施《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联合相关部门开展电化学储能电站安全风险隐患专项整治工作,加强锂电全周期安全管理。
强化创新驱动发展,推动产业持续转型升级。聚焦基础电子元器件、关键电子装备与电子材料等领域,提升电子信息领域基础保障能力,推动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推进“芯火”双创基地(平台)建设,持续提升集成电路产业公共服务能力。加强Micro-LED、电子纸、硅基OLED、印刷显示等前瞻性产业布局。发展先进计算产业,增强算力供给能力,提升先进计算的算力占比。面向碳达峰碳中和,持续开展智能光伏试点示范,加快新型高效光伏组件产业化,统筹资源支持产业链稳定提升、智能光伏关键技术突破、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快产业创新发展步伐。
扩大有效产能供给,促进产业要素高效配置。支持现有骨干企业加大投入,积极吸引各方资源,推动重大项目启动建设,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问题,提升有效产能供给能力。围绕重点领域,积极协调芯片企业与应用企业的对接交流,缓解“芯片荒”难题。面向数字经济等发展需求,优化新型显示产业布局并提升高端供给水平,增强材料、设备及零配件等配套能力。支持“光、储、端、信”创新发展,加快长寿命高安全锂电、高比能钠电等高性能产品供给。支持近眼显示器件、光学模组等关键环节攻关,丰富一体式、分体式、云化终端等多样化产品供给,提升终端产品的舒适性和易用性。
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积极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新技术应用,加强新产品供给,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加快超高清视频制播平台建设,丰富4K/8K超高清视频内容,指导做好冬奥会赛前5G+8K转播试验和相关赛事8K信号制作工作,组织做好“百城千屏”超高清视频落地推广活动工作。丰富北斗应用场景,提高北斗在智能手机、穿戴设备等大众消费产品中的渗透率。增强智能产品适老化设计,拓展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和服务供给,推动智慧健康养老新技术应用,持续优化产品与服务推广目录。建设虚拟现实产业集聚区,组织开展产业链上下游对接,在文化旅游、教育培训、商贸会展等重点领域形成典型应用案例。
全面落实改革开放举措,拓展国际合作新空间。坚持扩大开放、合作共赢,继续支持重点外资项目建设,营造竞争公平有效的市场环境。进一步贯彻落实“一带一路”倡议,利用光伏产业外向型发展优势和全球能源革命机遇,推动光伏产业国际产能和应用合作进程。积极参加第23届政府/当局间半导体会议(GAMS)、中俄工业合作分委会等多边和双边会议,与世界产业界加强交流合作,鼓励全球领先电子信息企业深化对华合作。办好世界虚拟现实产业大会、世界显示产业大会等国际性行业大会,凝聚行业共识,推动形成协同互利、共生发展的全球产业生态体系。
2021年,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局在部党组坚强领导下,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快构建中小企业“321”工作体系,持续优化政策、环境、服务,着力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和权益保护难,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编制出台《“十四五”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规划》,推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纾困帮扶力度的通知》《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办实事清单》《提升中小企业竞争力若干措施》等系列惠企政策,推动全年新增减税降费规模约1万亿元。深入开展中小企业服务月活动,扎实开展中小企业发展环境第三方评估,探索并完善大数据等方式加强中小企业运行监测,举办第十七届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推动加大中小微企业金融支持力度,引导优质中小企业对接资本市场。加强中小企业权益保护,发布《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投诉处理暂行办法》。加快构建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新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930家,中央财政安排35亿元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带动各地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万多家。2021年中小企业保持了稳定恢复增长态势,进一步体现了韧性和活力。
2022年,中小企业局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中小企业决策部署,落实部党组工作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不断完善中小企业“321”工作体系,坚持“少取、多予、服务、培优、赋能”综合施策,纾困帮扶与梯度培育两手抓,着力推动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稳”字当头,确保中小企业平稳健康发展。一是着力减轻企业负担。推动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纾困帮扶力度的通知》等惠企政策,进一步加大减税降费等政策惠企力度。二是着力增加企业实惠。推动中央财政继续支持一批重点“小巨人”企业,继续实施小微企业融资担保降费奖补政策。推动金融机构进一步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三是着力保护企业权益。落实《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压实地方属地和部门监管责任,健全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长效机制。四是着力加强政策研究。强化中小企业运行监测,落实中小企业生产经营问卷调查制度,加强政策研究和储备,为出台新的政策提供支撑。
“进”字发力,梯度培育优质中小企业。研究制定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小巨人”企业评价和培育办法,健全优质中小企业评价体系和梯度培育体系。新培育3000家左右第四批“小巨人”企业,通过中央财政重点支持500家以上“小巨人”企业,举办全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大会。制定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的政策措施,推动更多大企业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开放市场,推动构建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共生共荣的生态。举办“创客中国”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培育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厚植“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成长沃土。
强化服务,切实增强企业获得感。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的文件,明确新形势下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的方向和主要内容。加强公共服务,6月份在全国范围深入开展高质量的“中小企业服务月”活动,新培育一批国家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和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研究建设中小企业数字化服务平台,加大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力度。健全融资促进体系,创新融资服务模式,拓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推动加强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办好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和中小企业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推进中外中小企业合作区建设,为中小企业搭建展示和合作的舞台。
优化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深入宣贯《“十四五”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规划》,推动七项重点任务、九大关键工程落实落细落到位。发挥好各级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协调机制作用,推动地方加强中小企业工作力量。加快推动出台《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修订),为精准施策提供依据。继续开展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督查,推动各地切实落实好现有惠企助企政策。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第三方评估指标和流程,切实做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优。引导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聚焦国家战略和产业发展方向,带动各类创业投资机构投早投小投长期。
强化组织保障,把支部打造成坚强的战斗堡垒。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建设“四强”党支部为目标,以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为抓手,着力补短板、创品牌,不断强化理论武装、夯实党建基础、推动重点工作、走好“第一方阵”,全局党员干部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把局党支部打造成攻坚克难的战斗堡垒,奋力开创中小企业工作新局面,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推动运行监测协调工作在新赶考路上取得新突破
2021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和经济下行压力,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认真贯彻落实部党组决策部署,统筹稳增长、保供应、惠企业、强基础各项工作,圆满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一是加强经济运行监测调度和分析研判,会同发展改革委出台振作工业经济运行实施方案,多措并举促进工业经济振作振兴,预计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左右。二是不断完善中央、地方医疗物资保供体系,建立重要医疗物资生产供应监测制度,目前重要医疗物资产能充裕、生产稳定、供应充足。三是充分发挥减轻企业负担部际联席会议机制作用,推动惠企政策落实落细,企业获得感不断增强。全年推动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欠款超过190亿元。四是重点企业运行监测统计调查制度获得批准,数字经济监测统计体系初步构建,“数字工信”运行监测子平台上线试运行,运行监测分析基础进一步夯实。五是围绕能源要素保障不足、中下游企业增收不增利、芯片短缺影响等问题开展专题研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不断完善,重大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六是积极参与WTO及双多边经贸谈判、海南自贸港和国内自贸试验区相关领域开放试点工作。
2022年运行监测协调局将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部署要求,以稳增长工作为牵引,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完善统计监测工作体系,深入推进减轻企业负担,着力提升要素和应急保障能力,以系统思维谋大局,以斗争精神应变局,以担当作为开新局,努力推动运行监测协调工作在新赶考路上取得新突破、再上新台阶,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全力振作工业经济,持续打好稳增长“组合拳”。推动落实《振作工业经济运行促进工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系统精准施策,形成工作合力。持续开展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园区和重点企业监测调度,指导各地做好能源、物流、用工等要素保障协调,确保重点产业链和龙头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建立重点工业大省工业经济主要指标通报机制,压实稳增长主体责任。加强工业经济运行情况权威解读,总结宣传各地工业稳增长好经验好做法,提振企业和市场预期。
强化经济形势分析研判和重大问题研究,充分发挥参谋助手作用。加强前瞻性预判和综合性分析,全面把握行业、地区和企业结构性特征,准确研判经济形势和运行走势。聚焦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转向、全球通胀走势、供应链不畅、能源短缺等“黑天鹅”“灰犀牛”风险加强分析预警,探索建立快速响应机制。印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引导地方对标对表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适应新形势新变化,不断完善统计监测体系。以应用为牵引推进“数字工信”运行监测子平台建设,加强部门、协会、地区数据共享对接,实现平台迭代创新、数据驱动治理的良性循环。加强部门统计归口管理,进一步完善工业经济运行监测调度体系和企业问卷调查制度,建立数字经济运行监测核心指标体系和分析框架,积极利用网络爬虫、手机信令、工业互联网平台、物联网等信息技术手段拓展监测数据来源。
深入推进减轻企业负担,着力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强化减负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职责定位,推动落实年度减轻企业负担工作要点,提升减负效能,增强企业获得感。指导各地做好能源、物流等要素保障协调工作,及时跟踪企业成本负担变化情况,加强违规涉企收费等重点领域整治,坚决制止各种加重企业负担的违规行为。组织开展制造业企业负担和发展环境调查评估,以评促改打造优质营商环境。
保障重要医疗物资供应,进一步提升工业应急动员能力。进一步健全重要医疗物资保供机制,依托国家重点医疗物资保障调度平台加强监测调度,确保产能充足、供应稳定。会同有关部门推进公共卫生应急物资产能储备。及时做好疫情散发地区重要医疗物资保障,加强应急响应,协调供需对接。完善民用工业领域动员预案体系,加强重点行业体系化应急动员能力建设,提升工业应急动员保障能力。
以“三品”战略为抓手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
2021年,按照部党组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行业管理工作,落实“六稳”“六保”任务,保供给、促转型、提效能、优结构,推动消费品工业平稳健康发展,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全力做好新冠疫苗生产供应保障。加强疫苗生产供应调度,按期完成产能建设任务,推动疫苗生产实现从“增产扩线”到“爬坡过坎”再到“稳产高产”的快速转变。我国现已累计生产新冠疫苗50亿剂,供应国内30亿剂,对外供应20亿剂,有力保障国内疫情防控和接种需求。深入实施“三品”战略。促进“增品种”,共征集发布245余项产品和31个流行纤维品种。促进“提品质”,推进婴童用品、玩具、防疫产品等社会关注度高的产品质量提升。促进“创品牌”,推动线上线下协同联动,促进品牌消费。扎实开展行业管理工作。分类指导,精准施策,研究制定“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相关规划等政策文件。加大行业急需标准有效供给,重点支持“质量提升”和“碳达峰碳中和”专项行业标准计划。努力推动行业转型升级。支持小品种药、生物药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编制《家用电器产业链供应链稳链强链行动方案》,持续做好印染、粘胶纤维、铅蓄电池等行业规范公告管理。
2022年,消费品工业司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部署,继续以“三品”战略为抓手,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奋斗目标,聚焦养老、育幼、健康等重点领域消费品的供给改善,不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促进消费品工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优“三品”,创造引领新消费。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以消费升级为导向,强化数字思维引领和数字技术应用,部署开展数字“三品”行动,统筹推进技术创新、数据汇聚、平台搭建和产业融合,推动消费品工业数字化转型升级,赋能消费品工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持续开展“纺织服装创意设计示范园区创建”“十大类纺织创新产品培育和推广”“中国纤维流行趋势研究发布”“双品购物节”“孝老爱老购物节”等系列活动,深化同国家级展会博览会平台及互联网企业的合作,进一步提升工作影响力。
锻长板,增强发展新优势。印发实施医药、化纤、产业用纺织品、轻工等行业发展规划、指导意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制造业创新中心作用,集中行业创新资源,加快推动先进功能纤维、先进印染技术、医药高端制剂与绿色制药、高端智能化家用电器等消费品领域共性关键技术攻关,巩固提升长板优势和产业竞争力。开展重点行业产业链梳理,培育10个左右产业链,支持开展上下游、产学研协同创新。推动10个左右重点产业集群大力发展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进一步巩固消费品工业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的传统优势地位,并向价值链高端拓展。
保供给,满足民生新期待。始终围绕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引导企业开发更多适应市场需求、满足消费升级需要的产品和服务。确保重要民生产品和防疫物资供应不断档,持续做好新冠疫苗生产供应保障。宣贯落实新修订的《国家医药储备管理办法》,推动提升小品种药、儿童药等短缺药以及国家集中采购药品的供应保障能力。提高国产婴配乳粉追溯体系认知度,力争使消费者查询婴配乳粉追溯数据的次数在2021年基础提高50%以上。
强调度,开创工作新局面。聚焦重点行业,利用好现有数据资源,发挥行业组织、研究机构支撑力量,完善行业、集群动态监测机制。深入重点地区、重点企业开展调研,及时研判行业发展趋势,加强政策研究储备。加强对消费品工业重点联系龙头企业跟踪服务,认真解决企业反映的突出问题,深化部门联动协作,拿出务实举措和办法,切实在破解行业发展难题、推进重大任务落实上形成工作合力。
已完成
数据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