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破解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难题,改变传统产业集群落后的生产方式,改变发展质量不高、产能过剩、创新力不足、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广东省揭阳市以重新配置生产资源、降本提质增效创收为根本目的,采取“产业联合体、‘陪跑’专业智库、中央工厂样板”的做法,推动日用塑料品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
(一)生态主导,组建“懂行”的产业联合体生态型组织,填补传统产业与数字化技术之间的鸿沟。推动传统产业集群转型已不是数字技术的单点应用、局部的自动化改造与设备更新,而是推动集群产业重构和升级的系统性工程,需要组建懂行的产业联合体生态型组织,形成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的矩阵效应。广东省揭阳市坚持市场化资源配置和生态主导原则,引导具有行业工艺、设备和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创新能力的第三方服务商牵头,汇聚注塑行业工艺智库、全球先进设备商、行业数字化方案商、科研机构、注塑贸易商、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等,组建“懂行”产业联合体,奠定了协同创新的组织机制基础。 (二)智库指导,组织实战型“陪跑”专业智库,补齐联合体缺乏顶层设计和全周期优化迭代的能力短板。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需系统谋划、久久为功,而产业联合体企业大多聚焦微观落地方案工作,为了避免出现缺乏顶层设计和各方协助运行机制而容易导致的多方在看、牵头单位孤军奋战的局面,需要形成以产业联合体为主、专业智库辅助的决策方式。广东省于2020年提出“1集群1智库”和“集群深调研+全程陪跑”的工作组织机制,建立高效的工作组织结构和专业智库机制。揭阳市揭东区确定先邀请专业智库开展集群深调研。经过近3个月的各方联合调研,智库协助梳理出14幅当地中小微企业的“画像”,提出以“激活”传统中小微转型升级意识为突破口、打造“中央工厂”工程这一思路。 (三)“中央工厂”,打造“亮眼”的数字化实效样板,带动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数字化转型是一场改革,需要通过打造样板工程来激发中小微企业群众参与变革。大部分“示范性、参观式”的大型企业标杆,与中小微企业的现存状况差距甚远,中小微企业无法产生共鸣,转型积极性不高。同时众多新业态新模式标杆,尚未经过市场验证,直接面向市场实战的价值效应不明显。针对样板工程和模式推广中碰到的问题,揭阳市揭东区改变“教企业做”的传统方式,先通过工业互联网应用、设备联网、自动化产线改造、优化成型工艺、供应链集采、选材规划、中央仓储等技术和手段,软硬结合,打造“亮眼”的中央工厂,以实际接单生产盈利的市场成效与同行企业竞争。中央工厂降本提质增效显著效果,产生了“鲶鱼效应”,带动了集群中小微企业的转型意识。 (四)政府引导,提供“配套”产业服务,强化园区、人才、资金、政策等资源要素保障。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试点工作是在集群地理区域甚至更大范围产业层面的政产学研用金智联合创新,成败的关键在于如何调动产业各方资源积极参与,需要政府给予有力的组织和资源要素保障。广东针对性提出了“工作专班组织保障、产业联盟技术支撑、资金池引导支持、金融机构参与市场运作、复合型人才保障、数字化改革意识培训宣传”等6大配套服务和资源要素。揭阳市揭东区试点启动初期,广东省工信厅即与揭东区委区政府建立直接联系机制,共同制定责任单、时间表、路线图、新机制等,在产业数字化改革中进行全方位、系统性的制度重塑。揭东区委区政府协调将中德生态金属城园区闲置厂房盘活、免租提供给牵头单位先行试点,配套出台了《揭东区塑胶行业集聚发展转型升级扶持若干措施》。针对集群转型急需的复合型技能人才短缺问题,揭东区协调当地高校开展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共同开展“小诸葛”育人计划,为集群试点的中央工厂和云加盟企业持续输送高品质的复合型技术人才,解决中小微企业转型过程中的缺人难题。
(一)中央工厂先进制造方式降本增效成效明显、获得市场验证。揭东日用塑料品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于2020年5月启动,11月利用中德金属生态城的园区闲置存量厂房建设的中央工厂正式投产。经过5个月的试运营,获得了市场验证,中央工厂生产成本降低25%、质量提升15%,以每平方米产出提升2.2倍的优势大大超越同行,满负荷接单生产且盈利好。同时当地众多职业院校正利用中央工厂这一设施,与产业联合体合作培养新时代的注塑“复合型人才”。 (二)集群模式发挥鲶鱼效应,激发中小微企业纷纷加入转型行列。中小微企业在数字化转型大潮中经常存在缺人、少钱、不想转等问题,对数字化转型观望犹豫。通过中央工厂先进制造模式,揭东当地的企业老板和同行看到数字化转型的“甜头”后纷纷上门参观学习,主动沟通合作意愿。3个月组织了10期同行转型交流会,超过500位行业人士到场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