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物理学家马克斯·普朗克所说:科学在一次一次的葬礼中进步,行业的技术变革何尝不是如此,新技术替代旧技术。当前我们正在参与、经历和见证汽车行业的变革——智能网联汽车(Intelligent Connected Vehicle,ICV)时代。智能网联汽车时代,汽车行业已不再是传统的制造业。在汽车新四化(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的推动下,汽车行业开始向以出行体验为中心,硬软件与服务相结合的服务导向性产业转变。智能网联汽车也将成为集成现代信息技术、传感器技术、图像与语音技术、定位技术等,能够实现车与人、路、后台等智能信息交换共享,实现安全、舒适、节能、高效行驶,并最终可替代人来操作的新一代汽车[1]。当前还处在产业变革初期,产业格局尚未形成,发展空间巨大,因此汽车行业自然成为互联网、高科技等企业技术业务拓展的重要场景。这也是为什么2021年互联网、高科技等企业纷纷入局汽车行业。然而对于传统主机厂而言,智能网联汽车时代带来的是不适,新技术的大量引入、行业属性的巨大变化让其不知所措。转型和适应是企业生存的必然选择,但是阵痛难免。对于身处汽车行业的从业者而言,行业变革意味着更多的机会,同时也意味着困恼。新技术的引入给从业者带来更多的转型或者实现财务自由的机会。互联网、高科技等企业的大量涌入,给从业者带来更多择业的机会,同时薪资待遇也水涨船高,对一部分从业者意味着困恼。在智能网联汽车时代,汽车产品竞争力和价值流向从以往的机械品质转移到软件服务。导致传统岗位如发动机底盘内外饰等需求减少,岗位价值降低。对于从事这些岗位的从业者,面临着待遇偏低、边缘化、转型带来的困难和痛苦。转型固然痛苦,但任何固步自封、停滞不前都在后退。以下分享一个发动机专业出身,毕业选择传统主机厂新能源电控方向,后续再转型到自动驾驶的亲身经历。时间回到2015年,那年还在上着发动机原理的课,导师刚好准备参加一个节能车比赛,为了锻炼我们的动手能力,导师要求研一的全部参加,就这样懵懵懂懂第一次接触新能源车。当时我主要负责机械部件的三维画图,整整画了一年,从悬架到车身结构,再到流体仿真。一年后研二下半年了,需要定毕业论文题目和为找工作做准备了。那一年新能源很火,造车新势力多的让人眼花缭乱,因此在毕业论文选题和准备找工作方面,都决定偏向新能源电控方向。但是实践起来确很困难,作为机械出身,仅仅在大学学过C语言、微机原理、模电数电。智能硬着头皮从上网课、刷编程题开始,然后开始学习单片机编程,依稀记得完成第一个流水灯试验点亮时的兴奋,最后借助实验室资源学习电机控制的驱动开发和电机测试。半年后2016年下半年了,秋招开始了,简历投的都是主机厂或者零部件的电控开发岗,包括上汽、一汽、北汽、广汽、吉利、华为、联电、泛亚等。由于基础不够扎实,面试时都很艰难,尤其是在面试零部件企业时,基础知识问的非常细,经历多次面试打击和复盘后,最后选择了国内某主机厂的电控开发岗,虽然不是最好的,但还是达到了自己的目标。2017年顺利毕业,加入某主机厂,从事电机控制的嵌入式开发。记得刚入职没多久就安排一个比较棘手的CAN周期波动问题让排查,那会儿对CAN总线、项目代码、芯片手册、调试手段等都不熟,每天硬着头皮一边恶补基础知识、一边熟悉项目代码、一边复现现象,那段时间每天下班眼睛和脑袋都很疼,经过近一个月的排查,终于查明了原因,那时内心成就感爆棚(说明一下,这个问题是内部预研非量产项目遇到的问题,所以时间上比较充裕)。之后赶上国内汽车ECU软件开发开始普及AUTOSAR架构,项目组开始考虑引入AUTOSAR架构,让我去熟悉一下AUTOSAR架构。这一干就是三年多,从试用主流的AUTOSAR开发工具链,购买AUTOSAR工具链,搭建电机控制的demo程序验证基础功能,到开发新一代电机控制器的AUTOSAR软件架构,最后到电机控制器量产。这三年多的历练,从小白工程师转变为组内的重要一员。到2021年,互联网、科技等企业纷纷入局汽车行业,可谓是新势力2.0,外面机会急剧增多,再加上在主机厂内部做零部件开发,会遇到很多困难,最主要在主机厂做零部件开发不受重视,因此毅然而然选择离开,进入科技公司的自动驾驶赛道。在刚加入自动驾驶时,第一印象就是做事节凑很快、加班时间长。换入新的赛道后,还是做开发,但是与传统MCU开发不同的是,自动驾驶是基于SOC平台开发,所以很多知识需要补。另外当前自动驾驶赛道太多的公司加入,就像2016年的新势力造车一样,但是现在还有几家新势力造车存活下来了呢?自动驾驶现在只是处在涨潮期,潮退后才知道谁在裸泳,所以在看到机会兴奋的同时,也要构建自己的护城河,保持自己的竞争力。这一路走来,最大的感触就是,我们正在参与、经历和见证汽车行业的变革。智能网联汽车时代,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是想站在“风口上”展翅飞翔,还是在舒适圈躺平,每个从业者都有自己的选择,但是至少你多了一个选项。1、中国汽车工程学会.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