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激光雷达目标检测的3种方法

来源:无人车情报局
2020-03-24
3454


公众号对话框回复【无人车0021】获取Bev、rangeview、pointwise相关资料。


基于lidar的目标检测方法可以分成3个部分:lidar representation,network backbone,detection head,如下图所示。



根据lidar不同的特征表达方式[1],可以将目标检测方法分成以下4种:基于BEV(bird’s eye view)的目标检测方法,基于camera view的目标检测方法,基于point-wise feature的目标检测方法,基于融合特征的目标检测方法。如下

图所示。


基于bev的目标检测方法顾名思义是使用bev作为点云特征的表达,其检测流程如下图所示,包括3个部分:bev generator,network backbone, detection head。下面详细介绍一下这3个部分如何在基于bev的目标检测方法中发挥作用。



1.BEV generator



BEV图由激光雷达点云在XY坐标平面离散化后投影得到,其中需要人为规定离散化时的分辨率,即点云空间多大的长方体范围(Δl*Δw*Δh)对应离散化后的图像的一个像素点(或一组特征向量),如点云20cm*20cm*Δh的长方体空间,对应离散化后的图像的一个像素点。具体关于bev投影生成策略可以关注文章:自动驾驶中,激光雷达点云如何做特征表达[1]。


 在bev generator中,需要根据Δl*Δw*Δh来生成最后L*W*H大小的bev特征图,该特征图是network backbone特征提取网络的输入,因此该特征图的大小对整个网络的效率影响很大,如pointpillar[2]通过对voxelnet[3]中bev generator的优化,整个网络效率提高了7ms。


Network backbone


网络结构的设计需要兼顾性能和效果,一般都是在现有比较大且性能比较好的网络结构基础上进行修改,可以参照文章:轻量(高效)目标检测网络结构设计[4]。以voxelnet[3]和pointpillar[2]为例,pointpillar[2]以voxelnet[3]为原型,不改变原流程的基础上,对voxelnet[3]设计做了以下一些修改,使网络效率提高了10多倍,具体如下:


简化bev中的网络结构


voxelnet[3]使用stacked vfe layer,在代码中使用了2个vfe layer,如下图所示。



pointpillar[2]简化了voxel表达形式,变成pillar,提高了数据生成效率,并且只使用了一个vfe layer,减少了2ms,如下图所示。



简化主网络结构
  • 不使用3D卷积
  • 输入特征图的channel数从128减少为64,网络耗时减少2.5ms
  • 网络主结构所有层channel数减半,网络耗时减少4.5ms
  • Upsampling的channel数从256减少到128,减轻detection head,网络耗时减少3.9ms
  • Tensorrt加速,提速45.5%

 Pointpillar[2]在保证网络性能提升的前提下,逐步提高网络效率,从不同角度优化网络流程,最后使网络效率提高10倍有余。


Detection head


detection head包括两个任务,即:目标分类与目标定位,由于bev将点云用图像的形式呈现,同时保留了障碍物在三维世界的空间关系,因此基于bev的目标检测方法可以和图像目标检测方法类比:目标分类任务与图像目标检测方法中目标分类任务没有差别;而目标定位任务可以直接回归目标的真实信息,但与图像目标检测方法中目标定位任务不同,该任务需要给出旋转框。与图像目标检测方法相同,基于bev的目标检测方法的detection head也分成anchor base的方法和anchor free的方法。


anchor base方法


以voxelnet[3]为例,需要人为设定anchor的大小,由于bev可以直接回归真实的目标大小,因此anchor也可以根据真实目标大小设定,如:以下单位为米,l、w、h分别表示anchor的长、宽、高,对于车来说anchor大小可以设定为la = 3.9,wa = 1.6,ha = 1.56,对于人la = 0.8,wa = 0.6,ha = 1.73,对于骑行者la =1.76,wa = 0.6,ha = 1.73,且对于每种anchor,设置了θa=0°和90°两种角度。由于目标有各种角度,因此为了得到更准确的角度回归,anchor的角度设置可以在[0°,180°)进行等间隔采样,获得更多不同角度的anchor,提高回归精度。回归误差的计算如下图所示。


anchor free方法


典型代表是pixor[5],对于bbox的回归,如下图所示,对于正样本的红点p(x,y),需要回归如下信息:{cos(θ), sin(θ), dx, dy, w, l},其中θ为障碍物偏角,dx、dy分别为p点相对障碍物中心点的偏移,w、l是障碍物大小的表达。没有anchor,对目标的回归是不是简单了很多。


 


以上为基于bev的目标检测方法的简单介绍,该方法在目前的自动驾驶的3D目标检测方案中应用较广。


2.Camera view generator



camera view图是将每圈激光线拉成直线再按行累积而成,因此也称为range view,其中投影图的高为激光线数,宽为lidar扫描一圈的点数,如: 64线激光雷达,水平角分辨率为0.2°,生成的camera view的图大小为64*1800。camera view相对bev图小很多,因此基于camera  view的方法效率都较高。具体投影图的生成策略可以关注文章:自动驾驶中,激光雷达点云如何做特征表达[2]。camera view效果如下图。



Network backbone


网络结构的设计要依据任务需求,基于camera view的目标检测方法,多是以分割任务为主,因此网络结构大都是encode+decode结构,如下图1所示。因此有关提高分割效果的网络 设计思想都可以在此使用,如图2中使用不同大小的dilation rate的卷积获得不同感受野的特征表达,如图3使用global attention增加上下文信息。更多分割增强模块,在后面会专门写一篇文章介绍。


图1 ecode+decode


图2 不同dilate rate卷积

图3 global attention


Detection head


基于camera view的目标检测方法有两种输出方式表达,一种是纯分割区域,另一种是分割与检测框。

纯分割区域表达


纯分割的输出是基于camera view的模型最直接、最好的一种输出。在原始3D点云中,尤其是远处的点,点与点之间的距离都较远,如bev投影图,造成点特征提取时很难融入上下文信息。而camera view投影图将点云中的点聚拢,每个点都可以很方便的获得更大范围的上下文信息,这种投影方式更适合分割任务。如在SqueezeSeg[3]和PointSeg[4]两篇文章中,都直接将分割作为最终任务目标,但是为了得到更好的联通区域,需要增加较多的后处理。如在SqueezeSeg[3],在模型输出后又增加了crf提高分割效果。在PointSeg[4]中,使用RANSAC将异常点剔除,如下图,第一行为模型输入,第二行为模型直接的预测输出,第三行为将模型输出的camera view图反投影得到的点云图,第四行为经过ransac后再反投影得到的点云图,对比第三行和第四行对应的图可以看出,ransac有效的抑制很多离目标较远的点。


分割与检测表达


分割任务对于基于camera view的模型相对简单,但是检测框的回归并不容易。camera view投影图增加了点云中点的上下文信息,但也将原本在3D空间分离的目标拉近,引入了遮挡与目标尺度变化,然而点云投影图又不像真实的图像那样有很丰富的纹理信息,造成了camera view图像很难做实例分割与目标框回归,因此,检测框的回归需要增加一些额外操作来实现。




在lasernet[5]中,对于目标框中的点(x,y)需要回归6个信息,如上图所示,Box Parameters为6,包括:该点相对中心点的偏移(dx,dy), 相对旋转角度 (ωx,ωy) = (cosω,sinω),以及框大小 (l,w),从而可以通过下述公式计算得到真正的目标框中心点bc以及旋转角φ,其中θ为该点在点云中的方位角,Rθ为以θ为旋转角的旋转矩阵。



另外,由于对每个点的预测存在噪声,而后又在bev投影图中使用mean shift聚类方法得到更准确的目标框。


总结:


由于3D点云在做camera view投影的时候丢失了原来的3D结构信息,引入了图像中的尺度变化和遮挡两个问题,因此少有方法直接在这种模式下作3D目标检测,一般需要在网络输出基础上做比较多的后处理。但是camera view的表达模式,极大的增加了远处点云的上下文信息,也是一种极好的提高点云特征表达能力的方式,后续在融合感知方法中会再介绍。

3.Point-wise



基于lidar的目标检测方法迎来了第3大类方法的介绍,前面已经介绍过基于BEV(bird’s eye view)的目标检测方法[1],基于camera/rang view的目标检测方法[2],这两种方法在自动驾驶的实际运用中都很常见,算是比较主流的方法。这两种方法研究的也比较早,相对成熟一些。而point-wise目标检测方法自pointnet[3]之后,才有较多的研究文章用其解决自动驾驶中有关3D目标检测问题,在此之前,大都用来解决基于室内场景或者单个全扫描目标密集点云的分割、检测、场景理解的问题,其中研究有关RGB-D的问题最多。


这里我们将关注点放在如何用point-wise feature来解决自动驾驶的目标检测问题上。自2017年pointnet[3]之后出现的3D目标检测相关文章中,50%都出自香港中文大学,其中一部分来自商汤科技自动驾驶相关部门,如PointRcnn[4]、Part aware and aggregation[5]、PV Rcnn[6],另一部分来自腾讯优图实验室贾佳亚老师团队,同样也是自动驾驶相关业务方向,如IPoD[7]、Fast PointRcnn[8]、STD[9]、3DSSD[10]。这里面除了3DSSD[10]方法为one-stage detector,其他都是two-stage detector,而3DSSD[10]主打高效,从而也可以看出刷榜还得靠two-stage detector。


我们从如下图所示的3个部分(lidar representation,network backbone,detection head),来介绍一下point-wise方法。其中lidar represention部分是直接使用点云做输入,即n*4的点集,不做单独介绍,下面重点介绍一下其他两个部分。




Network backbone


提取点特征一般有两种方式:基于pointnet[3]/pointnet++[11]的点特征、voxel特征。如图1:在STD[9]中,组合了两种方式。如图2,在PointRcnn[4]中,仅使用了pointnet++[11]提取点特征


图1 STD[9]特征提取方式

图2 PointRcnn中特征提取方式



在使用pointnet++[11]提取特征时,包含两个重要模块,即set abstraction(即,SA)和feature propagation(即,FP),如下图3所示其中SA是特征encoder过程,通过点云筛选与特征提取逐步减少点云点数,提高特征表达能力与感受野,FP是特征decoder过程,通过点云上采样,获得稠密的点云表达,并级联SA过程的特征,提高最终的点云特征表达能力。


图3 pointnet++特征表达


在3DSSD[10]中,为了提高模型效率,去掉了耗时比较严重的FP模块,由于SA过程只筛选了一部分点做特征表达,对目标检测的召回影响很大,尤其对点云比较稀疏的远处的目标,影响更大,因此3DSSD[10]在D-FPS的基础上,提出了F-FPS,即通过点的语义信息来做点的筛选,保留更多的正样本的点,保证最终的目标召回率。


Detection head


detection head除了完成目标分类与目标定位的任务,在two-stage detector中,还需要实现roi pooling,为第二阶段提供实例级别的特征,之前写过一篇图像中的rpn与roi align实现[12],但是点云的特征表达还是有些差别的。


对于目标定位的任务,同样有anchor-base方法和anchor-free方法。在STD[9]中,为应对有旋转角的box回归,提出了球形anchor,由于anchor没有角度的变化,直接将anchor数量减少50%,提高了计算效率。其他方法大都是anchor-free的方法,关于anchor-free的方法,推荐读一下kaiming大神的voteNet[13],比较好理解。


关于roi pooling,一般是针对单个目标,再次提取更丰富、更具表达能力的特征,因此在不同论文中,根据实例提取特征方式的不同,提出了不同的roi pooling方法,如在STD[9]中,提出了PointsPool,在Part aware and aggregation[5]中,提出了Roi aware Point Cloud Pooling,在pv-rcnn[6]中提出了Roi grid Pooling。下面分别介绍一下。


PointsPool[9]


如下图4所示,分成三个步骤


图4 PointsPool[9]
  1. 特征提取:在proposal中随机筛选N个点,1)获得第一阶段的点特征;2)获得N个点的坐标,并用如下图5所示的canonical transformation得到与原坐标系无关的坐标特征。两种特征联合在一起,作为proposal中点的特征表达
  2. Voxel表达:将不同大小的proposal,通过voxel统一化到相同大小:dl = 6,dw = 6,dh = 6
  3. 使用VFE layer提取最终特征

图5 canonical transformation


Roi aware Point Cloud Pooling[5]

整体流程如下图6所示,与STD[9]中的pooling方法类似,首先将proposal分割成固定大小的voxel,如14×14×14,然后再提取voxel特征表达:
  • RoIAwareMaxPool:使用的是第一阶段输出的point-wise semantic part feature,在voxel中计算max pooling
  • RoIAwareAvgPool:使用的是proposal中经过canonical transformation点坐标特征和segmentation score,在voxel中计算avg pooling
最后将两组特征联合作为proposal的pooling特征。


图6 Roi aware Point Cloud Pooling 


Roi grid pooling[6]


与上面两种pooling方法不同的是,并没有将proposal通过voxel得到固定大小的特征图,而是根据pv-rcnn[6]中提出的key point信息,将proposal用6*6*6=216个grid points表达,grid points是从proposal中的key points均匀采样获得,且RoI-grid point features提取过程和key point feature提取过程是相似的。简单来说就是以grid point为中心,r为半径的区域内提取不同尺度、不同感受野的特征,最后在使用2层的MLP网络获得最终的特征表达,如图7所示。

图7 Roi grid point feature extraction


总结:


目前基于point-wise feature的目标检测方法还处于研究阶段,效率无法保证,精度还未在真实自动驾驶车上测试,但由于该方法直接从点云提取特征,极大的保留了点云的原始信息,比较有潜力得到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PointPillars: Fast Encoders for Object Detection from PointClouds

2、VoxelNet: End-to-End Learning for Point Cloud Based 3D Object Detection

3、PIXOR: Real-time 3D Object Detection from Point Clouds

4、Multi-View 3D Object Detection Network for Autonomous Driving

5、YOLO3D: End-to-end real-time 3D Oriented Object Bounding Box Detection from LiDAR Point Cloud

6、SqueezeSeg: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s with Recurrent CRF for Real-Time Road-Object Segmentation from 3D LiDAR Point Cloud7、PointSeg: Real-Time Semantic Segmentation Based on 3D LiDAR Point Cloud8、LaserNet: An Efficient Probabilistic 3D Object Detector for Autonomous Driving
收藏
点赞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