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智慧车站运管平台、综合监控软件和智慧城轨平台三者之关系

来源:轨交小站
2022-12-07
2143

     推动城轨的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实现降本增效以及乘客舒适出行,是城轨行业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车站是城轨运营的基本管理单元和对外服务的窗口,智慧车站作为智慧城轨的先行试验田目前已逐渐成蓬勃发展之势


智慧车站运管平台如何建设,智慧车站运管平台、综合监控软件,甚至于面向未来的智慧城轨平台三者之间是什么关系?本文尝试从业务、服务对象和技术体系等方面对比分析智慧车站运管平台和综合监控软件之间的差异和共同点,并进一步探讨未来的行业和技术发展趋势。
1、业务覆盖上的差异
智慧车站从功能上来说包括面向乘客的智慧服务、面向设备的智慧运维和面向运营的智慧管控三大核心功能。
综合监控从功能上来说主要是面向运营的设备管控一个核心功能。

     不同的业务覆盖度,导致支撑平台在业务上的支撑是不同的,运管平台从功能上来说覆盖度更广。


2、服务对象上的差异
综合监控是面向设备的,以设备的正常运行为主要管控点,用户主要是调度员;运管平台是面向运营管理的,以从运营前准备、开站到清客关站等业务场景为主要管控对象,直接用户主要是值班站长及行值,间接用户是乘客和设备运维人员。
3、技术体系上的差异
综合监控是自动化范畴的远动系统,其技术核心是可靠、实时的工业控制系统,主要技术路线是C/S架构下的数据采集+实时库+人机界面;业务上是一个生产系统,核心需求是调度员在控制中心完成远端设备的监控和调度。
智慧车站是在自动化基础上的一套智慧生产系统,与传统自动化工厂下的智慧工厂类似,其技术核心是自动化+智能化,是实现城轨数字化转型的支撑技术,主要技术路线是C/S架构下的自动化系统+BIGDATA架构下的人工智能+B/S架构下的可视化呈现和业务实现;业务上智慧车站是一个智能化的生产系统,核心需求是辅助调度员自主化、智能化完成整个车站的自主运行和对外服务。


4、智慧车站的顶层设计

在智慧车站建设上,应结合综合监控的业务、线网的城轨云大数据平台、线网运营与应急指挥中心的业务、设备运维中心和能源管理中心业务等,进行顶层总体设计,合理规划和划分功能。比如设备运维、能源管理、视频分析、客流预测等应划入线网城轨云的能力中心统一建设,设备的监控及一键开关站等功能纳入综合监控进行建设,在这些功能上智慧车站仅作为数据的提供方和使用方,智慧车站实现车站本身的业务管理和站务管理等功能。这就需要先做顶层设计,再根据各城市具体情况,逐步实施,即所谓“大设计,小实现”。这样可以及早统一功能需求和技术路线,避免重复建设。

5、智慧城轨平台及三者关系

结合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智慧城轨发展纲要中提出的1个城轨云与大数据平台+8大智慧体系的发展规划,可设计为兼顾实时性和可靠性等工业控制特点的实时数据中心+兼顾大数据管理、算法仓和AI平台特点的大数据中心,这个平台我们可以称之为智慧城轨平台或者新一代综合监控平台。

640.jpg

图1 智慧城轨平台


最后我们来总结下三者的关系,综合监控软件是其中的基础平台之一,是智慧车站运管平台和智慧城轨平台的工业控制部分的核心部件,也是云边端体系中的边缘端;智慧车站运管平台是在综合监控软件的基础上增加智能化能力和上层应用,可独立于综合监控软件也可以相互融合建设,在云边端体系中更符合云端应用的特点,可作为一种云端SaaS应用;智慧城轨平台在技术平台端与智慧车站相同,但在上层应用端覆盖的业务更广,是线网级的、云端的一体化智慧管控平台,将融合智慧安防、智能调度、智慧能源和智能运维等更多的智慧化应用,承载多个云端的城轨SaaS应用
展望未来,具备横向和纵向整合能力的智慧城轨平台将是支撑城轨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平台之一,从事乘客服务、信号、综合监控、能源和运维等核心业务的国内厂家,具备技术和业务的整合能力和先发优势,或将在新一代智慧城轨平台的市场和技术竞争中胜出。
收藏
点赞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