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罗宇超
出品 | 汽车电子与软件
建立自动化测试用例和需求之间的追溯性,一直是汽车行业的一个难题。如果不建立,则无法证明需求的覆盖度是否完全,可能导致需求被漏测,无法满足ASPICE或功能安全的要求;如果要建立,自动化测试用例是脚本,而需求是文本,如何把脚本和文本对应起来?测试脚本也好,需求也好,一直在变化,如何在变化之后,还能保证追溯的正确性?质量经理需要保证此处的覆盖度是完全的,并且也需要向ASPICE评审老师提供证据。而此处追溯性证据的出示,也是ASPICE评审最耗时的地方之一。ASPICE评审最耗时的地方有哪些,详见 《如何既满足ASPICE要求,又减少开发过程文档》。有没有什么好的方案能解决这个问题?既省时、又准确,还能保证追溯性的建立。
是否一定要建立自动化测试用例和需求之间建立追溯性?
这个话题在不同团队内部,应该都经过了反复讨论。一般来说,测试工程师倾向于不去建立这样的追溯性关系。对于他们来说,自动化测试用例的生成过程,就是他们基于对需求的研究,一条条写下来的,他们天然认为测试用例和需求是对应的,再要花时间去建立这种追溯关系多此一举。况且,软件出了问题再改不就行了吗?即使所有需求都关联了测试用例,也无法确保测试用例不会遗漏,因为一条需求可能对应多个测试分支,而关联性无法保证所有分支都被发掘出来了。那为什么不等着软件出问题之后,再去解决呢?
这种想法显然不对,在开发早期发现越多问题,付出的改动成本就越小。但如果为了追求这种早期的覆盖度,而需要付出巨大的精力,这又不得不让我们怀疑,是否可以把这个工作负荷,放到问题出现之后了。这种巨大的精力来自哪里?不同于手动测试用例,自动化测试用例是由脚本语言来编写的,脚本不同于excel一行一行的,方便建立条目化的对应关系,相反,他们难以与需求之间建立准确的对应关系。由于自动化测试脚本的更新速度很快,而需求也可能产生变化,需求产生变化之后,更新追溯性关系的重任,必然落到测试工程师头上。这是一份相当繁琐且乏味的工作,对于自动化测试工程师来讲,会有巨大的时间压力,特别是当项目比较紧张的时候。可是,如果站在需求工程师或者项目经理的角度来说,如果无法看到测试用例和需求之间的覆盖度数据,心里会没底。如果需求文档是从甲方客户而来,这种担忧更加明显。甲方客户一般无法知晓乙方的测试用例生成过程和测试执行过程,所以更加需要需求的测试用例覆盖度数据这一“心理安慰剂”(这大概也是ASPICE提出这一要求的原因吧)。所以,这个问题就变成了是提前做,还是往后放?是在早期就尽可能地建立追溯性关联关系,确保需求没有被遗漏考虑;还是在问题被发现之后,再去debug,更进一步补充测试用例?我们认为前者有价值,但如果需要付出巨大的劳动和精力去执行,那么投资回报率很低,可能效果还不如后者。那么是否有可能,在不付出那么多精力的情况下,能达到前者的目的?
如何建立自动化测试用例和需求之间的追溯性?
1、在自动化测试用例的注释中,标注对应的需求编号或名称,确保测试用例和需求之间建立了追溯性。标注需求名称是万万不行的,因为后续很难通过识别需求名称,去确定每一条需求是否被覆盖,从而算出需求覆盖度。标注需求编号的前提是,需求要有全局唯一的编号。这句话说起来很简单,但很多团队往往做不到。有些团队使用word管理需求,需求没有编号,只有章节号。而章节号会随着章节的增减而自动变化,很快,对应关系便陷入混乱,不可自拔。有些团队使用excel管理需求,需求编号是根据团队内部的某些规则自己定义的,先不说只要是有人参与的编号就一定会有重名、遗漏的情况出现,就说维护这一套编号的规则,就需要全员讨论、全员正确执行,可能还要出个专门的配置管理员定期审查,显然这不是一套划算的方案。标注需求编号是对的,但前提一定是,需求要有正确的、唯一的编号。手动把上述需求编号和测试用例编号摘出来,做成一张矩阵表。这当然是个方法,但前提是测试用例要有全局唯一的编号。但测试用例是用脚本来维护的,脚本中不会自动生成编号,又回到了上面的困局:人为对测试用例进行编号。缺点参照上面,容易出错,且需要一个配置管理员不时就拉着测试工程师审查一下。测试工程师还不得mmp。想办法给某一条测试用例,自动赋予全局唯一的编号,并且自动生成上述矩阵表,这是更高效的解题方法。如果是手动获取的矩阵表,当然得手动维护,这时候工作量就大了。测试用例新增了:需要新增测试用例编号(查一下配置表,找到正确的编号规则,确认目前编到多少号了……),需要对应需求编号(找一下对应的需求);测试用例删除了:需要删除无用的测试用例编号,且此编号最好以后都别用了,以免引起混乱,还得确保此处更新,全局更新,如果文件是线下的,譬如这份excel存在多个人的电脑里,这基本就是新的灾难的开始。想办法确保上述矩阵表能自动更新,当测试用例脚本中不管是新增测试用例,还是删除测试用例,都能自动更新上述表格。且表格应该是基于测试计划的角度来出具的。即这次测试计划测试了多少需求,每一条需求是否对应了测试用例,每一条测试用例是否测试通过,是否发现bug,bug是否解决,按照这样的顺序来出具矩阵表。按照上面的思路,我们开发的MappingSpace也提供了一个方案,用于管理需求和测试用例,并且自动化地建立它们之间的追溯性。详见下图:罗宇超,云体科技创始人,软件质量工程师,工具链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