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AUTOSAR项目一段时间了,做完了几个基于AUTOSAR架构的控制器软件项目,也完成了符合功能安全ASILC的AUTOSAR架构的软件平台。在做这些项目的过程中,通过项目招标,供应商考察,对比同行以及自己亲自实施的情况,对AUTOSAR国内外的使用情况有了一些了解,分享一下自己的看法,也希望能有同行一起讨论和交流,算是抛砖引玉,废话不多说,各位施主请轻拍。
AUTOSAR的好处现在AUTOSAR宣传材料随意都能在网上找出不少,这些也是老生常谈了,我结合具体的使用从个人的角度客观的说一下。
(1)层次化和模块化。这是我在项目中感受到的AUTOSAR最大的善意之一,AUTOSAR将硬件依赖和非硬件依赖的软件进行了封装,同时模块的层次处理也收集了先进厂家的经验,把算法和接口分享出来,让一些相对落后的厂商直接能了解到一个稳定可靠的模块算法是怎样的,应该具备什么功能,不用经历漫长的摸索和积累(当然这里主要是指基础软件)。但由于为了保证算法的严谨和兼顾所有的状况,也让这些接口变得繁杂不好理解。
(2)配置化,如果使用工具链进行开发,目前的基础软件已做到通过配置参数实现功能剪裁,算法逻辑,这对基础软件开发来说还是省了不少功夫。
(3)接口标准化,这是AUTOSAR最大的善意之二。很明显的一个好处,举个栗子,现在厂商已脱离具体项目开发AUTOSAR的MCAL(硬件抽象层)软件,只要做一些简单的适配,就可以和其他基础软件无缝对接。也让一些OEM可以有更多的选择,节省了开发时间。
(4)RTE。。。哎,我的感受,利弊都很明显!这里先说利的部分,RTE是一个AUTOSAR提出的新概念,做了很好的接口管理,将APP与基础软件进行隔离,避免底层的接口直接通过全局变量贯穿到策略层,起到软件解耦的作用。同时规定了基础软件和策略软件的通讯通道,软件组件可以独立于网络拓扑独立设计与开发。对任务调度也进行了描述,这样在于操作系统交互也有了更便捷的接口。对于标定数据的管理也更加独立和明确。
小结一下:AUTOSAR的好处还是明显的,当然这些对于用户来说是不可见的,算是费力费钱不讨好的事情。但是至少有一个最大的益处,提供了一个渠道让原先相对落后的公司借鉴AUTOSAR标准或是AUTOSAR软件服务商快速的将自己的软件成熟度和稳定性提升一个等级。这就是花钱买时间事情。当然另外一个很明显的好处是有个广告效应,标榜自己符合AUTOSAR,与世界先进水平看齐。
后面一篇会写一下AUTOSAR的使用现状和我自己总结的一些弊端,希望不会拖更。。
已完成
数据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