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如果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那么量产是检验功能安全落地的唯一标准。基于此,笔者根据以往的项目经验,总结了现阶段功能安全量产落地的三大主要困难,取名为“三座大山”。它们是:
融合与平衡
周期与成本
理论与实践
笔者将详细描述这“三座大山”,希望能抛砖引玉,促进国内同行之间的交流讨论,为功能安全在国内推广普及贡献一丝力量。
1
“太虚了。”
“流程太复杂,做起来很麻烦。”
“项目太紧,没有资源去做。”
“技术指标要求太高,做不到。”
“动不动就进安全状态,车没法开了。”
……
基于流程驱动,包括需求开发、架构设计、详细设计、实现、集成、测试验证、确认等环节,在每个环节都有相应的技术要求;
覆盖产品的全生命周期,包括策划、概念、设计、验证、生产、运行一直到报废;
覆盖电子电气的各个方面,包括传感器、处理器、执行器、硬件电路、基础软件、应用软件、芯片、软件工具等;
覆盖影响上述内容的支持过程,包括项目管理、安全管理、需求管理、配置管理、变更管理、生产管理、售后服务管理等。
融合与平衡
周期与成本
理论与实践
安全管理流程与现有产品流程融合;
安全需求开发与现有产品需求融合;
安全架构设计与现有产品架构融合;
安全软件设计与现有产品软件融合;
一架永不起降的飞机;
一列永不出站的火车;
一辆永不发动的汽车;
一台永不运行的X光机;
3
未来5年,通用汽车在全球推出的30款电动车型……通用汽车将提前完成12款全球电动车型的开发工作。
以后,我们需要考虑新功能的发布周期,几天甚至几个小时,而不是几个月。
快速交付产品,抢占市场;
及时了解市场需求,根据用户偏好做出功能优化;
迅速修复软件bug,提升售后服务效率;
高ASIL等级的安全功能常常需要增加冗余,也就是增加硬件组件
核心芯片往往都需要经过功能安全认证,而且往往不止一个芯片
硬件失效率不达标,需要更换可靠性更高/失效率更低的电子元器件
需要开发新的软件(承担安全功能)
软件分区等措施的引入可能对原有软件架构影响很大,需要大改
软件白盒测试的覆盖率指标要求很高,达不到的话需要返工
需求管理工具;
安全分析工具;
软件开发工具;
功能安全评估(如有)需要投入人力……
硬件BOM成本随着出货量增大而降低,而且现在芯片厂家提供的芯片很多都是经过功能安全认证的,不做功能安全反而没有“物尽其用”
软件在首次开发时会遇到很多困难,但是只要成熟、稳定之后,就可以作为平台软件长期复用,尤其是基础软件模块,非常典型
很多工具软件并不是实施功能安全才要求的,比如需求管理工具、软件测试工具等,只不过之前一直没有,所以在导入功能安全时暴露了当前存在的问题
给大家分享一个笔者在实际项目中遇到的案例。要实现ASIL C的电流采样功能,我们可以使用两个Hall传感器来进行冗余比较,但是这样成本太高。然后我们可以使用一个Hall传感器+一个分流器来进行冗余比较,这样能降低成本。接下来我们还可以使用两个分流器来进行冗余比较,进一步降低成本。
4
这样设计符不符合功能安全?
这个方案有什么问题?为什么不行?
要怎么修改?到底要怎么做?
What(第一层面):标准里描述的要求是什么?那些专业名词术语是什么含义?硬件失效率公式怎么计算?……
Why(第二层面):标准为什么提出这样的要求?背后的原因是什么?这个要求和其它章节的哪些要求是相关的?……
增加了新功能或原有功能出现调整
采用新的技术方案
使用场景发生变化
……
问:实现ASIL C的采样功能一定要两路传感器冗余吗?
答:不一定。笔者在前期文章的案例分享里已经有过论述。
问:不同ASIL等级的软件共存一定要采用软件分区吗?
答:不一定。本期文章的案例分享就是一个典型。
问:实现功能安全一定要采用EGAS三层架构吗?
哪种方案对既有功能、设计的改动最小?(融合)
哪种方案与既有策略的矛盾、冲突最小?(平衡)
哪种方案技术难度最小、实现起来最快?(周期)
作者简介
已完成
数据加载中